不一样的家乡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,每个风俗都代表着文化历史的沉淀,叫人感慨万千。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筹备的《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》,期望对大伙有帮助。
1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一
我的家乡在茂名,大家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——年例。顾名思义,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。年例来由历史悠久,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,光绪《茂名县志·风俗》载:“自12月到是月(阴历2月)乡人傩,沿门逐鬼,唱土歌,谓之年例。”也就是说,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,用于驱鬼。
“游神”就是把神像抬起来,绕着村子走一圈,据了解如此做可以驱鬼,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与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,五谷丰登。说起游神,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:传闻在光绪时期,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,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便开仓救人。哪个知县官由于这件事得罪了朝廷,有一大量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。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,他梦到了一位神仙,神仙对他说:“你是个好人,你不应该死的,当你重新生活后,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,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、吉祥、五谷丰登。”第二天,他果然没死,他再三回忆着梦,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完全相同。于是这个地便捷有了年例,也就是游神如此一个风俗。当然,每一个地方抬的`神像不同,大家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。
年例不只要游神,还要在家里摆上十几围的酒席,菜主如果白切鸡、鸭、炒白菜、炒米粉……在年例,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,筹备酒席、食物、饮料等东西。年例必须要吃鸡、鸭、鹅,如此可以保佑自己家里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,而且越养越多。
年例是大家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,它拥有独特的风俗,所以大家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。
2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二
俗话说: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”。现在,无论什么人走进一个什么地方,都会被那里的美景、吸引,我的家乡——鄂城,有着独特的风俗,其中,属元宵节最热闹,最引人入胜!
元宵节,元宵节,当然要吃元宵呀!这不才一大早,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场奔去,我家也不例外,你瞧!母亲正在和“魔鬼”做斗争呢!我抢!我,呼呼,终于战胜了这名顽强的魔鬼。
回到家,母亲拿出筹备好的“锅碗瓢盆”,只听“哗”的.一声,元宵下锅了!嗯?什么味道?真香呀!原来是元宵好了。
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元宵,顾不上烫,也顾不上斯文,放入嘴里,轻轻咬上一口,又甜又黏,心里洋溢着一种既美好又满足的感觉,屋里被幸福、快乐所包裹着。
晚上一家人吃饱喝足后,来到江边游玩。正月十五闹花灯,大街小巷,处处张灯结彩,一个个精致的小灯,照亮了大街的每个角落、照亮了大家温暖的心房!咦?这类灯上如何有字?原来是“猜灯谜大赛”呀!瞧!那每个灯笼上都“雕刻”着“中国五千年文化”,那小小的灯笼像萤火虫般吸引着大家,叫人们聚在一块,使这里充满着笑声与欢乐!
看!星星在天上眨了眨双眼,他把我们的祝福送给大家,将我们的期望洒向人间。整个大地都被这节日的氛围所包裹,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!处处洋溢着元宵节喜庆的色彩!
3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三
每年的元宵节,我的家乡都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板凳龙。那是很隆重的节日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大家走亲访友,热闹非凡!
天黑了,祠堂的活动场上锣鼓声响起,舞龙仪式马上开始。他们有些敲小鼓,有些打铜锣,还有些打铜镲,“咚咚咚……当当当……”
我好奇地凑前去,定睛察看。原来盘踞的龙身还没有拼好,由一条条板凳拼组而成,每条板凳上各安装着一个灯笼,这就是大家村的特点“板凳龙”。每家每户分管一小节龙身,由家的青壮年负责扛举板凳龙在全村穿行,以此庆贺丰年。忽然,响起一阵阵高昂的喝彩声,巨大的板凳龙出发了。村长高声喝彩:“祝愿全村风调雨顺!祝愿全村五谷丰登!祝愿全村人民平安顺利!”在村长带领下,大伙都齐声应和。金碧辉煌的'灯饰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,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。
紧跟在板凳龙尾巴的小伙伴们拼劲地敲锣打鼓,我也使劲把铜锣敲得砰砰响。有个姆妈认出了我,拉着奶奶的手,笑眯眯地说:“阿命,长这么高了!明年也可以去舞龙了!”姆妈的话说得我心里痒痒的。奶奶抚着她的手说:“是啊,一晃眼大家都老了。以前元宵节只能摆几把花生招待亲戚。目前大伙都筹备了各种各样的甜点,多丰盛呀!日子真的愈加好啦!”
板凳龙在村落里时而蜿蜒迂回,时而急速前行,火红的灯光把板凳龙渲染得十分威猛。五彩的龙头在青壮年的肩膀上晃动,花花绿绿的龙鳞闪闪发光,铜铃般的双眼射出两道金光,犹如一条神圣的金龙。在村民们激昂的喝彩声中,整个村庄都陶醉在欢乐的海洋里。
咚咚锵,咚咚锵!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散发出无尽的喜悦。五光十色的烟花把夜空装扮得鲜丽炫目,金灿灿的板凳龙仿佛在祝福家乡愈加美好。
4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四
我的家乡来自四川内江资中县的一个小镇,有被叫做“小资中”的美誉。家乡每年年底就会有做香肠和熏腊肉的风俗。每逢春节佳节,最想念的就是香肠的味道,尤其是离开家乡这几年。
在大家四川,做香肠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细选的,农家养的猪最合宜。半肥半瘦的猪肉做香肠,猪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熏肉,小肠洗干净留着灌香肠用。
说到做香肠,也是一门学问。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小块小块的,放入适当盐,味精,香油,芝麻,花椒粉,辣椒粉,把它们和匀,腌制一个小时。等肉腌好将来把洗干净的小肠尾端用线打好一个结,用小圆筒把小肠撑在内壁,猪肉一小块一小块的往里面灌,灌到30厘米就用线打一个结,接着刚刚的步骤继续灌猪肉。直到全部肉灌完,香肠就灌好了。最后灌好的香肠拿到通风有太阳的地方晒,大概晒几天将来筹备烟熏。
腊肉是用五花肉做的,盐涂满五花肉全身就能了,这个比较简单。腌制几天和香肠一块拿去烟熏。烟熏的材料是木料的锯木粉和松柏枝叶。选一个天气晴好的'日子,搭一个浅易棚子,炉子上放香肠和腊肉,下面烧火,火上浇木料的锯木粉,熏得黑黑亮亮的香肠和腊肉是最美丽的成就。
四川春节的风俗和各地春节都差不多,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筹备食材了,主如果由于特点的大菜工序比较繁琐,譬如说香碗,肉包豆腐,梅菜扣肉等等。可能不一样的是三十春节是吃中午,大部分地方是吃晚上吧!虽然香肠和腊肉春节的时候吃不了不少,但在以前,奶奶那个年代,有香肠和腊肉就是春节,家来了客人,就切上几块腊肉,解解馋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广式腊肠,和四川香肠差不多的,假如有机会,大伙可以试一试自己动手做的香肠,也别有一番趣味。
5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五
“年糕,年糕,年年高。”冬至打年糕是大家家乡的传统风俗。
冬至前后,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知的味道,是年糕!打年糕喽!瞧,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,或肩扛,或车载,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。大伙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,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。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,白花花、软乎乎的,沾点儿放到嘴里,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……糯米全部碾好后,家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,只等糯米粉熟了就能做年糕了。每一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,看着非常喜庆。
不一会儿,蒸糕师傅喊了一声:“出锅嘞!”人群立刻开始骚动,孩子子们更是迫不及待,都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。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。“可以开始了!”话音刚落,好几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就挽起衣袖,围着石臼,拿着木槌,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。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,你敲一下,我捶一下。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,就变成了小花脸。
没多长时间,年糕打好了,婶婶们就拿着菜刀,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很多小块的。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,香滑软如,哪个尝了都会啧啧称赞。切剩的.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、小鲤鱼、大___……孩子们可喜欢这类了。
最后,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,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。等风干后,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。
冬至,全村打年糕、吃年糕,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,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。
6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六
大家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,民族海量,文化深厚,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,有着不同风俗习惯,在大家故乡,我最喜欢新年了。
在我的记忆中,新年是如此:除夕不久前在外地的亲人赶回家,平时宽阔的厨房,一下子变得狭窄了。我爷爷年轻时是个厨师,做饭口味非常好,所以打杂的小事由我父亲来干。餐桌上全是堆积如山的鸭鸡鱼,母亲把洗好的床单窗帘全换好,静静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来。
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门,我与家的'哥哥姐姐听奶奶讲故事,爷爷在门口煎蛋饺,厨房里依然蒸汽蒙面,蛋饺都煎完了,爷爷提起毛笔开始写对联,我非常小,看不明白写的是什么,所以就跳过去,而是看奶奶挂灯笼。这灯笼是外头买的,又大又红,我小时候特喜欢。
正月初中一年级,我老早就起来了,由于可以拿红包,所以我快点换上新衣,偷偷跟父亲溜出去,大家家亲戚忒多,所以给的红包也特多,糖也美味,大家走访时都带个包去装小零食。
下午没什么好玩的,由于奶奶就住在楼下,而且不可以放鞭炮,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,只能静静等待着漫长时光。
晚上终于到来,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边,热热闹闹,好不快乐。美味佳肴摆上桌,小朋友们垂涎欲滴,爷爷说完话,大伙开始动筷子了,孩子子往嘴里塞了香肠,大人开高兴心聊天,孩子迅速吃完饭后,奶奶就开始发红包了,结果红包鼓鼓的,小朋友们拿着钱去买炮仗,大朋友则点火看着天空灿烂的烟花,不尽欢呼起来,电视里放映着春晚,大伙围坐在一块,团团圆圆,幸幸福福,这就是我家乡的新年,我童年里的新年。
7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七
在我的家乡有许很多多的传统节日,譬如:新年、中秋节、端午节、重阳节。每一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。
在每年的5月初五的端午节,有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叶菖蒲的风俗,据了解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。在中秋节,国内有赏月、吃月饼的风俗。阴历9月初九是重阳节,有登高、赏菊、喝菊花酒、吃重阳糕、插茱萸放等等。重阳节也是尊老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。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大家非常重要的节日——新年。
新年是国内古老的节日,也是全年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。每当新年一到,家家喜气洋洋,挂上红红的灯笼,粘上红红的春联,个个都满面春风的,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氛围!就先说除夕夜吧。一家人都团聚在一块,吃着美味的食物,边看新年联欢会边聊天。吃完晚饭,大家孩子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,而大人也会聚在一块打打麻将、看看电视、聊聊天的。到了晚上,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漂亮的烟花,真是五彩缤纷啊!直到非常晚,大家才上了床睡觉。有些大人还守年岁的呢。
还有,在大家这里除夕夜要放“关门炮”的。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中一年级早上,持续不断地,这是“开门炮”。中国有“开门爆竹”一说,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,家家户户开门的.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,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,噼里啪啦的,热闹非凡。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。我最喜欢过新年了,不仅能够尽情吃,尽情玩,可以穿新衣服,还有一个更主要是什么原因,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,都是父母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。据了解大家得到这压岁钱就能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
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。你们家乡的风俗是什么样的呢?相信你们肯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。
8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八
农村造新房屋还留着如此一个风俗,造房屋上栋梁那天,吉时一到就会爆竹齐鸣,接着将披着两幅红布的正梁喜盈盈升上屋顶,木匠就势将馒头往下抛,左邻右舍都赶来抢馒头,含义这户人家吉利,兴旺发达。
我非常幸运,赶上了阿姨家上梁的好日子。得知此事的当晚,我开心不已。一直都没见识过如此的阵势,心里还有的紧张。是如何个抢法呢?我能抢到吗?……携带这类问题进人了梦乡。第二天早上5点40分我就来到阿姨家。
时辰还未到,但师傅们已经整装待发。我和妹妹一块参观了新房屋。睡眼朦胧的妹妹,还吵着让我带她上三楼看看。突然,噼里啪啦的.爆竹声在大家的头顶响起,我拉着妹妹快点往下跑。没想到,吓得妹妹腿一软,打个趔趄,瘫倒在了地上。
“抢馒头喽,后面小院子也抛一些!”人群中爆出一句激动人心的话。我拉着妹妹跑出屋外。天还蒙蒙亮,抬头隐隐约约看见顶楼有人。屋外的人群拥来挨去地在抢馒头。大家都已经错过一波了。楼上师傅又先后扔下了4、五个馒头,一大波人群就像着了魔似得向目的跑去。
有些抢这边,有些抢那边,惊慌失措,我一个也没抢到,还挨了个___蹲。母亲把我拉到旁边,让我站到一个地方别动,扔在我这里了再去捡。我听了跑到一个宽阔的地方等待馒头的“大驾光临”。嘿,这个办法还挺管用,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六七个。
笨手笨脚的妹妹跑来跑去,却只抢到一个。我看她可怜巴巴的样子,让她加入了我的地盘。非常快她原地不动地也抢到了好几个。啊!抢糖了,我不考虑所有地涌向撒落在地的糖,全然忘了母亲对我说过不可以吃糖的话……
人群也日渐退去,我提着大家的战利品,数了数,居然有37个,堆在桌上就如一座小山。我笑了,妹妹也笑了。
9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九
说起咱家乡的风俗,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就拿新年来讲吧!
新年,就是每年的第一天,家乡人叫大年初中一年级。大年初中一年级这天有“开门爆竹”一说。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,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,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。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氛围,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,可以叫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。
新年还有一个风俗,就是吃饺子。为驱___、求吉利,饺子要煮得多,需要有余,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,意在年年有余。一旦煮烂饺子,不可说“破了”,要改说“挣了”。就餐时,除每个人一碗外,还要多盛一到二碗,意在期望人丁兴旺。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氛围。新年的'饺子里多包有钱、枣、栗子等。吃到红枣,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,勤劳致富;吃到栗子,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,流大汗;吃到花生米,就能长命百岁;吃到钱,就能发财。不管哪个吃到其中的哪一种,大伙都衷心地祝贺。假如孩子吃到了钱,父母更是十分开心,觉得孩子有出息,除去鼓励以外,还要赏钱,以示祝贺。
新年还有拜年的风俗,大伙互相拜年,旧时拜年要磕头,目前一般只不过问好。晚辈向长辈拜年时,长辈要给压岁钱。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、打电话拜年。美好祝福:吉祥、平安、发财、健康之类的叫人们快乐的话!。……
我感觉家乡的这类风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意思:期望辛苦了一年的大家能快乐的好好休息几天,调整好心情,再筹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。大家都期望过上幸福、平安的好生活!
10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十
我的家乡是大宋才子黄庭坚的故乡——江西九江修水,我的家乡不止有黄庭坚一个名人,还有五杰等名人。要谈起风俗啊,那可是数不胜数。暂且不说春节节日的风俗,即使是平时里也有规矩,如:后辈的必须要尊重长辈,子女必须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等。今天,我就给大伙介绍一下新年春节的风俗吧!
新年春节是一年的开端,所以中国人都特别重视新年春节。因此纯洁的'隶属是很多的。
新年春节那天早上,必须要起早床,并且要有精神。由于新年春节那天代表着全年,所以新年春节那天有精神,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。若新年春节那天你没精神,萎靡不振,那样你一年也就会无所作为。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门上贴新春联,倘若你早上不贴上新联的话,就会成为其他人嘲笑的对象。早餐必须要吃糖水蒸蛋,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。上午,不管房子干不干净,都要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,以便接待客人的到来,让其他人对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,从而让其他人注意到自己。中午必须要邀请不少客人到自家来一块吃新年的第一顿饭,大家以哪个家邀请的客人多来看待一个人,你家来的人越多,你就会越有面子。下午就要外出到其他人家去拜年,拜年时要双手抱拳,鞠躬,才成礼。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,由于如此其他人会觉得你广交好友,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。晚上要聚集亲朋好友到一个地方,亲友之间要互相给他们的子女发压岁钱,子女收到压岁钱后不可以立刻打开,而是要压在枕头下睡一觉后才可打开。在这十余是自己红红火火,更上一层楼。
新年春节的礼节虽然不少,但不可忽略,忽略了的话,会有不祥的事发生的呀!
11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十一
铁水舞龙是重庆铜梁的传统风俗,一般在正月十五举行,又称火龙钢花。这种活动我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,这次母亲却说要带我去现场观看,真期待啊。
表演的场地在小山坡下,观众们坐在山坡上,演员们就在下面宽广的广场上筹备表演。
表演开始,场地中间的一个小喷头上喷出了火星,越喷越高,最后停在了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。两队舞龙队在此时从两侧奔跑上台,火龙身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喷口,不断地喷涌火花,被演员们托举着,在场中不断地舞来舞去。
这个时候,围着广场的六七个早已燃烧的火炉已经将合金半融化了。旁边的三名专业演员,用一种特制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铁水,将这温度接近一千五百摄氏度的铁水向空中抛去。另一名演员眼疾手快,用一块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将那半融化的铁水彻底打散,向场中的舞龙队洒去。高温的铁水炸裂开来,在空中呈现出金色火花,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广场上,泼金撒银,绚丽无比。大家的`眼球已经完全被漂亮的铁水舞龙吸引了。
在漫天飞舞的金色铁花的衬托下,场中的火龙队队员更显彪悍。他们___上身,在滚烫的铁水中穿梭自如,做着各种动作。只见舞龙头的两人,高高地举起龙头,后面几人,以s形的走位,不断用力挥舞着龙身,左右两支舞龙队不时交换地方,远远看去,时而像两条巨龙正在打斗,时而又像双龙戏珠还在嬉戏一般。在金色火花的衬托下,舞龙也更显绚丽。
铁水舞龙的场面就是如此壮观无比,为新年增添了很多年味儿。如此铁水舞龙闹新春,这真真担得上“春节”二字啊。
12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十二
今天的老家好像分外热闹,村口的老树上挂起了红灯笼,拉起了横幅,远处还有鞭炮的阵响,桐庐南乡边的时节到了!
时节里最忙的地方莫过于家家户户的厨房了。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烟不断,煎炒蒸炸,凉拌果盘,全在为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筹备。农家土灶上多屉蒸笼里热气蒸腾;砂锅里笋干鸭煲“咕噜咕噜”地冒着泡;锅子里各种小炒在厨师手里上下翻飞。这边水池里哗哗哗的洗菜声,那边挡板上咚咚咚的切菜声,还有灶孔里柴火燃烧的哔哔啵啵声,简直就是一首炊厨合欢曲!
临近中午,客大家陆续来了。这类客人有些是亲戚朋友,有些是朋友的朋友,认识的尽管来,不认识的来了再介绍,多添几个人桌边挤挤,都没关系。过时节就是图热闹,哪个家热闹哪个家就人缘好,旁人看着也开心。
父亲出去迎客,母亲沏茶切水果,我一会儿敬茶,一会儿取东西,反正是打酱油。父亲招呼客大家入席:“来来来,吃点水果,嗑点瓜子。”说话间,茶果端上来了。
客大家也到的差不多了,便上菜了。第一道菜是闷烧大闸蟹,红彤彤的.外形与鲜香的酱汁,让人津从口生。接着什么红烧猪蹄、清蒸鱼、炖牛肉、油焖笋等等都陆续端上。父亲客气道:“来来来,别客气,随意吃。”大伙在你呼我让中入座了,熟知的,不熟知的这个时候也都聊上了。男性们抿几口小酒,脸色微微泛红,开始说一些工作上的事情,什么买卖难做啦,投资小心啦;女性们吃了几口菜,也纷纷聊起自己家里孩子的学习,家常里短的。整一桌上说谈声不绝,笑声不断。主人敬酒,客人回敬,大伙举杯同敬,在“砰砰”的碰杯声里祝福彼此,也为时节画上一个幸福的句号。
饭后,人全散了,但闹尚存;宴虽完了,但喜还在;亲虽别了,但情留存心间。时节不就是用来团聚的吗?
13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十三
新年,是国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俗话说得好: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。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春节的风俗。在我的家乡,春节时要祭祖,做甜粿,拜佛求签等,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风俗是:吃咸饼糖葱。
咸饼糖葱,是我家乡的一种风俗小吃。它由两部分组成:咸饼和糖葱。咸饼呈米黄色,由面粉,水,花椒等材料混合做成,味道有一点辣。糖葱雪白雪白的,中间有不少孔,像多段葱孔合在一块一样,故名糖葱。它的味道可不是普通的甜。用咸饼包裹住糖葱,就是美味的咸饼糖葱了!咸饼糖葱只在过新年时才会出现,错过的.话就只能等下一年了。腊月来了,新年还未到,家乡的街道上会出现几个卖咸饼糖葱的摊位,香味溢满整条街,使人忍不住咽口水。平常,我总听父母说,街道卖咸饼糖葱的场景是他们到今天都没办法忘却的童年记忆。
那咸饼糖葱的味道到底如何呢?在没尝过之前,我也是十分地好奇。
记得以前,有一回去姥爷姥姥的老家时,舅舅刚好买了这小吃。那雪白的糖葱魅惑着我的食欲,我实在忍不住了,拿起一块,也不要咸饼包,就直接塞进嘴里。糖葱在我嘴里融化,穿过喉咙,进到肚子里。随之而来的甜蜜使我陶醉了,真是甜到我的心里啊!
“待会糖葱都要给你吃完了。”母亲笑道。她接着把包好的咸饼糖葱递给我。我大咬一口,这次嘴里添加了一种面的糯香,在糯香中又有一丝甜辣味,味道确实很好!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一个。
看我这么喜欢吃咸饼糖葱,从那之后,每次过新年,母亲都会买咸饼糖葱给大家品尝。
对我而言,咸饼糖葱解了我的馋,它的甜是其他糖果没办法取代的,而对一些离乡的人来讲,它不止是小吃,更是一份乡愁、一份情怀。
14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十四
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,有端午节包粽子,元宵节吃汤圆,中秋节吃月饼,但我感觉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中一年级的拜年。
拜年的起源是什么呢?原来传闻远古年代有一种叫“年的怪兽,头顶长独角,口如血盆,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,掠食噬人。为此,大家只好筹备些肉食放在门外,然后把大门关上,躲在家。直到初中一年级早晨“年”饱食后扬长而去,大家才开门相见,作揖道喜,互相祝贺。慢慢的,流传到今天就形成了“拜年”的风俗。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大年初中一年级早上,鞭炮声络绎不绝,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武的门神,还有些挂上两大红灯笼呢?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。这一天不只大大家高兴快乐,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`祝福话,更是孩子子们激动不已的日子。看,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,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。第一,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开心地把双手合起来,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:“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,身体健康!”话音刚落,我就满脸期待着,激动到眉毛都飞起啦!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目前我面前了,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,并大声喊:“谢谢爷爷奶奶!”爷爷奶奶也认可的笑了。我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了,哼着小歌,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孩子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。我每遇见一个人,一直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,说着吉利喜庆的祝福话,如此红包也愈加多,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,高兴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。
拜年是家乡特有些风俗习惯,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,如此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烧钱,又寄托了大家的美好愿望,多好呀!
15.描写家乡风俗的初中作文 篇十五
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形形色色的特点风俗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。每一种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宛如一缕缕情思牵动着不同区域游子的心,在我漂亮的家乡——罗定,也有着几种充满特点的风俗。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王安石曾在《元日》一诗当中描写新年。在新年里,家家张灯结彩,处处都弥漫着热闹的氛围。不知是什么时间,那一个又一个灯笼悬挂在高楼和树上,它们在微风中调皮地摆动着那福气满满的身躯,还有那些闪着亮光的对联,也在比拼着哪个更有才华。在这一天里,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扬起了灿烂的笑容。
在除夕这一天,家家都赶做年菜,到处是酒肉的香味。大家一家人团聚在一块,看着这一桌子上的佳肴,简直就是一场盛宴。大伙看着这一桌子的佳肴都咽起了唾沫。伴随爷爷的一声“开饭了!”大伙都立刻坐下,津津有味地吃起来,大伙都吃得油光满面!
吃春节夜饭,大家不是燃放鞭炮,就是赏烟花。明月当空,一时间鞭炮声响成一片,空中璀璨的星星不再寂寞,烟花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在绽放,过后又化作无数颗发光的'流星从天而降,划破夜空,渐渐消失……又好似仙女散花一般,壮观秀丽无比……紧接着大家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,守岁。当12点的钟声敲响,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起来,烟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宁静!
无声无息,新年已经过去了,但那时的快乐令我久久不可以平静,随着着旧年的日渐远去,我又憧憬着新的期望!
在中国,数不胜数的特点风俗各有千秋,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伙庭。让大家一块好好传承、保护、尊重传统文化的结晶,呵护中国这个温暖、智慧、有根的大伙庭吧!